短、新、精,专、达、道 ——初评《半烛堂随笔》

随笔3周前发布 晓荟
6 0 0

(续昨日)

二、阅世,知微见著 

生活在身心浮躁、蛮横无理、陋习犹存等纷乱不堪的浊世并不可怕,相反,若能从自身做起,不去迎合不去相信也不去参与,倒能为改善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个人的贡献。

一是身外世界。身外的世界精彩亦无奈。

《泼妇》一文,刘光军先生对机动车轧死公鸡的日常事件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尤其是对村妇提出赔偿五千元人民币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无声的鞭挞,读了令人唏嘘感叹,也让人想起往昔个别村霸在新浇筑的村道上设置收费站违法收费的恶劣行径。民间“闹房”习俗由来已久。本来是为了给年轻夫妇新婚喜庆增添别样的乐趣,但常常会闹出新娘暴毙和羞愤自尽这种“喜事变丧事”的后果。读后,相信会有更多然赞同他提出的“陋习必须根除”的观点。

二是自立人世。

自立人世先要知人处世。一个人通达或得意时“不可轻与人恩”,防止日后伤害到自己。一个人应做到“不为锦上添花,只为雪中送炭”,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借给别人钱呢?是在婚丧嫁娶的时候;什么时候不能借给别人钱呢?购房购车和出外做生意的时候。购房,是否可理解为购超大房子或者别墅。做生意的结局有成亦有败,钱借了后,收不到利息还算事小,回不了本,钱打了水漂,将会影响到借方的家庭幸福。也包括七情六欲,《聊斋志》异阿宝篇曾说尽“人世十痴迷”,他读后觉得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另外像人生烦恼,尽管它与生俱来,只要我们“正确认识烦恼”和对待烦恼,烦恼也会烟消云散。更包括学校教育,提醒行政管理和教育管理人员切实把握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增强两种“教育理念”合二为一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他看来,教育毕竟是外因,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

、明悟,芳心四溢

也许生在何地何种家庭,我们不可选择,但如何让自己活得通透,在社会上做一个明白人,还是完全可以选择的。明悟大致可由闻道和自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是侧重闻道。承奉官德人道,也挺写实文道。

关于官德人道。刘光军先生在《有德者不必地险》一文中引用了洪迈的《容斋随笔》地险篇的一段话:朱温据许、宋、亳,能“然中,居及其老”;操居兖州,能“倔强其间,终亡异群,雄覆汉祚”。查资料,这五处都不是凭险之地,朱温、曹操能立者,是因为有德。相匹配的是《古今官吏》一文,说的邾文公宁愿折损阳寿也要“为民迁于绛”的故事,并以今日为升官进爵,不惜花重金选取风水宝地,明知损人利己还为之,借巫盅之术害人等封建思想迷信作祟、行为不端的官员为例,抨击他们已到了缺乏人性,阴德丧尽的地步。再来细览《贪利无德》。世间的人,尽管奋斗的目标不同,但都逃不脱名利二字。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篇中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君子爱财必须取之有道。“官之取利,有悖于理”、“贪利丧德,信不缪矣”,可谓一语中的,现实意义尤为明显。

关于写实文道。《张弛有度》和《再现史实》两文,对世情小说情爱泛滥和历史小说如何“真实生动立体”地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善意提醒,给小说创作者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性。

二是侧重自省。

人非完物。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说的就是我们这些长着五官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以及痛觉的普通人,因为自身时空的局限性或者历史环境的差异性,身处混沌状态而不自知或已获得感性认识但尚未进行理性思考,最终觉悟不成。人人皆具备发散性思维、综合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能力,只是前两种运用得较为频繁,后一种经常被无视甚至处于闲置状态。

知他人缺点易,知自己不足难,“战胜自己”更难。俗话说得好:人在事中迷。把握不住自己是人类的通病。常见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和知可为而不去为。因此,他说:“一个人真正做到了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那这个人就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老来红,或称老来俏,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夏尽秋来,每片叶子,特别是上部的叶子,都会呈现红、黄和绿三色相间形态。刘光军先生坦言道:“余素喜此花,非为别故,实为赏识其高雅豁达的品格。觉得做人也当如此。”他的专著《半烛堂随笔》就是这样高雅豁达的“老来红”和“老来俏”。但愿比我年长几岁的刘先生“愈老愈有精神,愈老愈有作为”,写出更多“短、新、精”和“专、达、道”的诗文作品,为世人献上更多的诗集和文集。

                                                            (撰写于2024年4月9、10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