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坦(奥美沙坦酯片)

Olmesartan Medoxomil Tablets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核准日期:2015年3月27日

成份

化学名:2,3-二羟基-2-丁烯基 4-(1-羟基-1-甲乙基)-2-丙基-1-[对-(邻-1 H-四唑-5-苯基)苄基]咪唑-5-羧酸酯,环 2,3-碳酸

分子式:C29H30N6O6

分子量:558.59

规格

20mg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用法用量

剂量应个体化。在血容量正常的患者中,作为单一治疗的药物,通常推荐起始剂量为 20 mg,每日 1 次。对经 2 周治疗后仍需进一步降低血压的患者,剂量可增至 40 mg。

剂量大于 40 mg 未显示出更大的降压效果。当日剂量相同时,每日 2 次给药与每日 1 次给药相比没有显示出优越性。

无论进食与否本品都可以服用。本品可以与其他利尿剂合用,也可以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

对老年人、中度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 < 40 mL/分钟)的患者服用本品,无需调整剂量(见【药代动力学】之特殊人群)。

对可能的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如 :接受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尤其是那些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必须在周密的医学监护下使用奥美沙坦酯,而且可以考虑使用较低的起始剂量。

禁忌

对本品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肾动脉狭窄: 有报道称:ACE 抑制剂可能使单侧或者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血肌酐或者血尿素氮(BUN)升高,但还没有在此类患者中长期使用傲坦的经验,但是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结果。 2.肾功能损害: 在那些肾功能依赖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患者中(如严重的充分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 ACE 抑制剂和 AT1 受体拮抗剂,可能出现少尿和/或进行性氮质免疫,性肾功能衰竭和/或死亡(罕见),在此类患者中使用奥美沙坦酯治疗 3.胎儿/新生儿发病和死亡: 对 D 类妊娠(第Ⅱ期和第Ⅲ期),直接作用于 RAS 的药物与胎儿和新生儿的损伤有关。一旦发现妊娠,应当尽快停止使用傲坦。 如果必须用药,应当告知这些孕妇关于药物对他们胎儿的潜在危害,并进行系列超声波检查来评估羊膜内的情况。曾经在子宫内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接触过的婴儿应密切监测其血压过低,少尿和高血钾的情况,必要时做适当的治疗。 4.血容量不足或者低钠: 患者的低血压血容量不足或者低钠患者(例如那些使用大剂量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在首次服用傲坦后可能会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必须在周密的医疗监护下使用该药治疗。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激酶 II)的催化下,血管紧张素 I(Ang I)转化形成血管紧张素 II(Ang II)。血管紧张素 II 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主要升压因子,其作用包括收缩血管、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刺激心脏以及促进肾脏对钠的重吸收。

奥美沙坦酯是一种前体药物,经胃肠道吸收水解为奥美沙坦。奥美沙坦为选择性血管紧张素 II 1 型受体(AT1)拮抗剂,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 II 与血管平滑肌 AT1 受体的结合而阻断血管紧张素 II 的收缩血管作用,因此它的作用独立于 Ang II 合成途径之外。奥美沙坦与 AT1 的亲和力比与 AT2 的亲和力大 12500 多倍。

利用 ACE 抑制剂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许多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一个机制,但 ACE 抑制剂也同时抑制了缓激肽的降解,而奥美沙坦酯并不抑制 ACE,因此它不影响缓激肽,这种区别是否有临床相关性尚不清楚。

对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的阻断,抑制了血管紧张素 II 对肾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但是,由此产生的血浆肾素活性增高和循环血管紧张素 II 浓度上升并不影响奥美沙坦的降压作用。

临床研究 7 个安慰剂对照、给药剂量范围为 2.5-80 mg、疗程为 6-12 周的临床试验,总共研究了 2693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45 例服用奥美沙坦酯,548 例服用安慰剂),证实每日 1 次奥美沙坦酯可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血压峰值和血压谷值都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降低。奥美沙坦酯的降压作用与剂量呈相关性。每日 20 mg 奥美沙坦酯可使坐位血压谷值较安慰剂多下降约 10/6 mmHg ;每日 40 mg 奥美沙坦酯可使坐位血压谷值较安慰剂多下降约 12/7 mmHg。

每日 1 次口服奥美沙坦酯片,降压效果可维持 24 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的谷-峰比值在 60-80%。降压作用在 1 周内起效,在 2 周后达到明显的效果。并可在长达 1 年的治疗中维持相同的降压效果,且不会出现耐药。停药后不出现血压反跳。年龄和性别并不影响奥美沙坦酯的降压作用。奥美沙坦酯与氢氯噻嗪合用可增强降血压效果。

药代动力学

无论奥美沙坦酯单次口服给药(最大剂量至 320 mg)或多次口服给药(最高剂量可至 80 mg/次),奥美沙坦均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在 3-5 天之内可以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每日 1 次给药血浆内无蓄积。

吸收 奥美沙坦酯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迅速、完全地去酯化水解为奥美沙坦,绝对生物利用度大约是 26%。口服给药 1-2 小时之后即达血药峰值浓度。进食不影响奥美沙坦的生物利用度。

分布 奥美沙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 99%,不穿透红细胞,稳态分布容积约为 17 升。

大鼠实验中,奥美沙坦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但可通过胎盘屏障并分布到胎鼠中,也可少量分布于大鼠乳汁之中。

代谢和排泄 奥美沙坦酯迅速、完全地转化为奥美沙坦后,不再进一步代谢。奥美沙坦按双相方式被消除,最终消除半衰期约为 13 小时,总血浆清除率是 1.3 L/小时,肾清除率是 0.6 L/小时。大约有 35-50% 吸收的药物从尿液中排出,其余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

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

儿童 :还没有在 18 岁以下人群中进行奥美沙坦药代动力学研究。

老年人 :奥美沙坦的最大血浆浓度在年轻成人和老年人( ≥ 65 岁)中相似。在多次用药的老年人中观察到了奥美沙坦的轻度蓄积 ;平均稳态药时曲线下面积(AUCss)在老年人中要高 33%,相应的肾清除率(CLR)则减少 30%。

肝功能不全 :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 AUC 和最大血药浓度(Cmax)都增高,AUC 增加了约 60%。

肾功能不全 :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小于 20 mL/分钟)的患者多次给药后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大约为肾功能正常人的 3 倍。没有对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研究。

毒理研究

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激酶Ⅱ)的催化下,血管紧张素 I(ATⅠ)转化形成血管紧张素Ⅱ(ATⅡ)。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主要升压因子,其作用包括收缩血管、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刺激心脏以及促进肾脏对钠的重吸收。 奥美沙坦酯是一种前体药物,经胃肠道吸收水解为奥美沙坦。奥美沙坦为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AT1)拮抗剂,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平滑肌 AT1 受体的结合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血管作用,因此它的作用独立于 ATⅡ合成途径之外。 奥美沙坦与 AT1 的亲和力要比与 AT2 的亲和力大 12,500 多倍。利用 ACE 抑制剂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许多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一个机制,但 ACE 抑制剂也同时抑制了缓激肽的降解,而奥美沙坦酯并不抑制 ACE,因此它不影响缓激肽,这种区别是否有临床相关性尚不清楚。 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阻断,抑制了血管紧张素Ⅱ对肾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但是,由此产生的血浆肾素活性增高和循环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上升并不影响奥美沙坦的降压作用。

化学成份

化学名称为:2,3-二羟基-2-丁烯基 4-(1-羟基-1-甲乙基)-2-丙基-1-[对-(邻-1 H-四唑-5-苯基)苄基]咪唑-5-羧酸酯,环 2,3-碳酸

分子式:C29H30N6O6

分子量:558.59

生产企业

福建天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